Chinese Work

世上海洋当作墨水,诸天穹苍作为纸张, 世上万茎用作笔杆,全球文人集合苦干, 竭尽智力描绘神爱,海洋墨水用乾, 案卷虽长像天连天,仍难描述尽详。 生命圣诗“真神之爱”是我非常喜欢的诗歌之一,每当唱到这段时,心中必定会非常赞赏与激动,赞赏是诗歌词句清晰的描述着文字与书写,激动来自我对文人的至尊的敬意。 一周之内,两个用笔杆影响千万人的生命的人离世,他们是毕德生牧师(Eugene Peterson,1932-2018,为当今基督教灵修大师之一,于10月22日持久专一顺服的安息主怀,终年八十五岁。一位是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2018),于10月30日“大侠放下恩仇去, 英雄笑傲江湖归”。 心中不禁涌出许多的感伤,我哀伤的是世界上又少了为文字苦干的文人,尽管他们两人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取向,他们的作品当然也是截然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一生呕心沥血,笔耕不辍,完成了许多伟大的著作。 这位被教会尊崇为“牧师的牧师”,毕牧师著作近四十本。喜欢以旧约中先知的言语,应用到今天的信徒灵命成长上,他擅长运用圣经的语言,活化了希伯来文,将旧约大小先知的隐言寓意,晓谕现代人。毕德生的著作有释经,也有神学,教牧职事及灵性生活。但大部份都是关于牧养和灵性,也可以说,他的著作内容就是牧养,用牧者的心肠去教导和指导,时刻高度肯定牧职,喜悦牧职,忠于牧职。 他独力历时十年完成《信息版圣经》(The Message,1993-2002)。毕牧师不畏学者批评责难,凭着个人读经领受,用美式英语重译整本圣经, 因为这本用现代人熟悉的语文,吸引许多教外人士,阅读这本 《信息版圣经》。毕德生让我们看到古老的话和活在当下人们之间的关系。到目前这书销售已超过六百万册。 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 也是著名的报人,他在1955年以笔名“金庸”发表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就陆续完成了15部脍灸人口的武侠小说,读者遍布全球。他的著作,也多次被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对中外华人文坛影坛影响深远。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多是虚构, 但所处的朝代背景、历史环境却相当真实,在他笔下,现实与虚构穿梭,他最大的贡献是“把历史讲话”,成了历史叙述方法最好的教科书。 除了文学造诣深厚, 金庸也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在1967来到新加坡合办了《新明日报》, 也在该报开始连载他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金庸也被认为是20世纪华人世界里的文化人。 金庸的小说影响许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经营理念。毕德生的撰写给予人得着启迪、激励、方向和异象。 尤金毕德生Eugene H. Peterson 著作精选:   圣经灵修学系列 《翱翔的基督》 《圣经好好吃》 《耶稣的道路》 《天国的福音》 《复活的操练》   365灵修系列 《拥抱神的话》 《天天活出神的话》 《诗情祷语》 《听主微声》   门徒训练系列 《天路客的行囊》 《改变生命的54封信》   《信息本圣经Message Bible》系列 《耶稣爱你那么多》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刘纫馨姐妹...

赖斯强干事   感恩: 在2018年经历天父上帝奇妙的带领,每一个转角祂都看顾,每一个祷告祂都垂听。在GoForth宣教大会向天父上帝说:无论何处去,我心已备妥;祂就差我去疗养院照顾妈妈。带着感恩继续走进2019。 代祷: 继续在未知中,只单单仰望十架的能力,在新的人与事中看到到活祭的更新。请代祷华文组的同工需要;无论是行政同工或是事工的干事,都祈求上主供应,建立校园与学生,服事校友与教会。 特别记念内子与我在身体的状况,精神上都有圣灵恩待,主爱充满。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陈淑贞干事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传3:1) 当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在服侍的日程中度过的时 候,脑子常常想的是如何回应各方面的需要。我为着 生命的年岁能被上帝使用来服侍祂而感恩。过去曾听 说‘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我曾认为,未必需要 休息也能继续走长路。 但是当经历到缺乏休息就会发生力有不逮的状况 时,“嗯!是的,我需要好好的照管上帝所赐‘圣灵 的殿’,以致它在休养生息中能继续在祂所赐的时间 服侍祂。” 愿在您的代祷中 被记念,我在未来六 个月的安息不但能够 享受安静,更能经历 在平静安稳中得力的 应许!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谢贵兴与陈伟瑩夫妇   2018年一眨眼就过去,回顾这一年是在感谢 上帝的带领把淡马锡理工校园团契的契友们 聚集在一起,一起进行事工,一起在考试时分发福利 包,一起到马来西亚短宣。 很高兴在这一年也看到学生们在信仰上的成长, 对神的话语更渴慕也更寻求神。愿神持续看顾学生明 年去菲律宾短宣的准备,也保守学长姐们毕业后学弟 妹们可以顺利地接棒。 我们夫妇已经开始着 手安排2019年的事工, 请为着我们筹集2019年 的经费代祷。   [vc_separator...

在刚过去的9月28日至30日,我们主办了FES三年一度的National Conference 2018 (NC18)。尤记得18个月前我们开始筹备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最后包括学生、校友志工和同工在内会有207位出席者。 事实上,当筹委们决定NC18的主题将会着重在启发学生从冷漠到怜悯,从自我中心到牺牲和委身时,我开始问自己:真的会有学生出席吗?这个主题不只是旨在动摇学生的舒适圈,更看起来是贬低他们;通常年轻人并不喜欢被指教或者论断。 而当筹委决定要以体验式学习来进行时,我的忧虑就更甚了。这样不走寻常路线的方式会奏效吗?会因此产生争议吗?学生又会认真地对待并且在其中得到更深刻的学习吗? 很显然的,我所有的担忧都是徒然。靠着神的恩典,透过这三天两夜密集的行程和接触,学生对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很好的反馈。 超过90%的参与者觉得NC18“好,并且有我帮助”或者是“很好,对我非常有帮助”。对于体验式学习,参与者给了3.6的平均评分(满分4分)。除此之外,有96%的参与者表示NC18让他们认真思考去离开一个冷漠和自我的生活模式,或者启发他们去培养一个怜恤的心,并且在自我牺牲的委身里成长。能够看到学生们对失落的族群有更大的怜悯以及对神有更深的委身实在鼓舞了我们。 同样的,我深信对于怜悯和委身的呼召也跟校友有着切身的关系。即便他们已经毕业多年不再是学生,因着降伏于基督十架的爱,他们不只是在信仰上有长进,更是可以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基督的见证人。 最后,在这年关将近的时刻,请让我以方济会修士的祝福勉励我们“聪明明亮”的学生和校友们。求神使我们有跟聪明和明亮相反的——足够愚蠢。愿“足够愚蠢”使我们可以在怜悯和委身上持续燃烧自己,“在世上带来改变,好叫我们靠着神的恩典能够做出别人认为无法做的事。“ 愿上帝祝福你, 对容易的答案、不完全真实的事、肤浅的关系,不会有平安。 好叫你能大胆地追求真理和全心去爱。 愿上帝祝福你, 对不公平的事、对别人受压迫和被剥削的事,充满愤怒。 好叫你能不懈地为公义、自由与和平工作。 愿上帝祝福你, 为受苦的人、被拒绝的人、受饥饿和失去所珍惜的一切的人,流泪。 好叫你能伸手安慰他们,把他们的痛苦变为喜乐。 愿上帝祝福你, 够愚蠢,相信你能在世上带来改变。 好叫你靠着神的恩典能够做出别人认为无法做的事。 (《方济会修士的祝福》 翻译出自校园书房出版社)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郭志励总干事, 吴欣蒂姐妹翻译 for Follower December 2018 (Chinese Work Newsletter)...

编按:10月4日的国大校园团契聚会是《苦难有意义吗?》。10月11日的聚会继续以实践为主轴,盼望大家从苦难的意义得到更大的启发。 针对上个星期的讲座之《苦难有意义吗?》,本周大组的讲座邀请到了一位自闭症母亲与我们分享她的心路历程。 Ms Brenda Tan 育有两名子女,分别为13岁的儿子Calder以及10岁的女儿。Calder在13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这完全颠覆了Brenda和她丈夫的人生。自闭症患者大致上有三大方面有别于常人,分别是沟通方式,社交能力以及生活习惯。他们似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与周围的人没有太多的接触。Calder属于中度自闭儿,他时常会发出让人捉摸不透的声音和重复一些无厘头的动作,因此遭受许多旁人的冷眼与嘲讽。这对于Calder来说或许不是个问题,因为他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但是对身为母亲的Brenda来说却是难以抚平的伤痛。眼看着儿子因为一些毫无恶意的举动而遭受歧视却无法保护自己,她心里有许多的无奈。 儿子在大庭广众情绪失控是Brenda最大的担忧之一。有一次,她带着Calder到Kovan买午餐,打算之后接女儿放学。当时Calder开始反复地拍打她的肩膀,仿佛想要一些东西。不料,Calder却因为母亲稍微带有刺激性口吻的回应而受惊吓,顿时情绪失控。他开始狂打母亲,赤脚跑向马路,躺在地上打滚。Brenda当时不知所措,一方面急着想办法安抚儿子,另一方面又因为他打母亲的行为而感到难过。所幸有位路过的热心人士将母子俩送到附近的巴士站。当时,他们因为经过了一番折腾而感到疲惫不堪,两人瘫坐在地上。她惘然想起女儿还在学校等待着她,但却实在是无力去接。束手无策的她向上帝祷告,呼求神帮助她。之后她奇妙地遇见了女儿同学的帮佣路经巴士站,就嘱咐她帮忙把女儿接回家,度过了难关。 以上只是Brenda所经历过的其中之一。Calder的存在的确改变了她的生命。结婚之前的她是充满自信的,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达到所设定的目标。但自从Calder的出现,她才发觉有许多事情是她无法主宰的。当她在最无助,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她学习依靠,交托和仰望神,求神以祂自己奇妙的方式来帮助她和儿子。Brenda也透露由于自己是基督徒,所以心里有盼望,期盼到了新天新地就不再有眼泪和悲伤。但对于非信徒而言,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大多时间都生活在痛苦,忧郁和绝望中。经过调查,自闭症患者的父母亲最普遍的挂虑莫过于担心孩子无法独立养活自己,以后无依无靠。同时,他们也因为亲戚朋友的嫌弃与鄙视而感到沮丧。Brenda渴望身边经历着同样问题的朋友能因着信靠耶稣而得到盼望。 Brenda在分享过程中提到了作基督徒不意味着不会遇到苦难。相反的,我们都和非信徒一样,各自在人生不同方面都面对着一些挫折,挑战或试炼。但是有一样十分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有主耶稣在前头为我们挡风遮雨,牵引我们。祂是平静风浪,在水面上行走的神,是我们可依靠的磐石。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困境,感觉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让我们不仅仅只是看见前头波涛汹涌的风浪,更是要看见且坚信在风浪之上掌管万有的神。祂能,且愿意助我们走过坎坷的崎岖路。 分享的尾声,Brenda也提出了一些我们能为自闭症患者及家人做的宝贵建议。在列出之前,我想强调我们必须意识到所有的行为追究到底都源自同一个跟源,那就是神的爱。 我们应该更深入地认识自闭症,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并致力于分享给身边的亲朋戚友,让他们更了解自闭症患者的习性,提高对自闭症的意识。这能纠正许多人对自闭症的错误观念,排除鄙视的现象,同时塑造更包容和仁爱的群体。 我们能够在祷告中持续纪念自闭症患者以及他们的家人,求神保守怜悯他们,赐予力量面对挑战,也求神赐我们爱心去爱他们。 当面对自闭症患者,我们应该学习耐心地对待他们,专心聆听他们想表达的观念,细心观察和包容他们特别的举动。在教会里,我们能帮忙照应他们,好让他们的父母能安心,毫无旁虑地听道。我们最起码能做到的是真心诚意地关怀自闭症患者,尝试与他们沟通,走进他们的世界。 最后,虽然许多自闭症患者不善于以说话的方式沟通,但他们在打字能力方面相对来说会比较强。所以我们能利用科技,以Whatsapp等社交媒体与他们沟通。   人生有许多的苦难,但哪里有苦难,那里就有彰显神的荣耀的可能。让我们继续信靠前行,为主发光。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林祐任, 国大理科系第一年 for Follower December 2018 (Chinese Work Newsletter)...

编按:泰北6月22至30日的短宣,弟兄姐妹的感想 之前,当我在考虑参与短宣的原因是否足够合理时候,FES校园宣教日的分享让我意识到“Being available”——把自己摆上让上帝使用的重要性。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学习不只是停留在做决定的阶段里;反而是在短宣的过程中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和经历这个学习。我们把自己摆上给上帝使用不只是关乎起初所做的一次性的决定,而是一个过程。这过程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献上,交托给上帝,这是需要持续的纪律和努力的。若我们要做上帝的器皿,我们需要先经历一个倒空的过程,这包含括天天背起祂的十字架,为主牺牲自己生命(路加福音9:23,24)。 我在短宣中学习到,每一天在上帝的话语和在祷告中得到的喂养和扎根是非常重要。在之前的筹备甚至短宣的过程中,我很常分心,或是过度地投入在‘做’东西和筹备。有时是因为过度担心、心不安,担心我们的计划不够好或漏掉了一些细节;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感到疲累,不自觉地受诱惑去用早上灵修或晚祷时间去筹备或者多睡一点。但是,上帝以基督的爱来激励、催逼我们(歌林多后书5:14-15),让我们坚持持守早上灵修和晚祷的习惯。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们亲自尝到能够认识上帝话语、亲近祂的甘甜。让我感叹的是,有时候祂也在某一些重要的阶段以有关联的经文来回应我们。对我来说,这些都不是巧合或偶然的事。 原来,“Being available”的意思不只是抽出几个日期来做短宣。“Being available”更多的是,让自己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的面前,花时间和精力,刻意地与祂亲近。每一天,每一刻,把自己的思想、爱慕献上给祂。“Being available“不只是当初的决定,而是一个持续的追求,这实在不容易。在这个想见到效果的时代里,我们可能也会受诱惑去妥协,忽略我们的属灵操练。我们告诉自己,少读一天没有很大的分别,我们把这些属灵操练从每日的粮食,变成是苦差事。但是,感谢主,祂让我从宣教士学到这一课。与宣教士相处、沟通之后,我发现他们不是执行什么特别任务或是生命特别圣洁无暇的人。简单来说,他们是愿意降服于上帝,摆上自己让祂使用的儿女们。他们的“availability”不是因为一次的决志而变得“available”。他们能被上帝大大地使用,是因为他们每一天降服于上帝,与祂亲密,一步一步地跟着上帝的脚步走。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若要经历上帝,不一定需要去到国外。上帝无所不在,也时刻与我们同在。我们只需回应祂叫我们亲近祂的呼召。虽然这次的短宣已经结束,但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带领和呼唤永不止息。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杨恩惠, 国大 for Follower September 2018 (Chinese Work Newsletter)  ...

编按:泰北6月22至30日的短宣,弟兄姐妹的感想 回想起在泰北短宣这短短的七天,我真的觉得上帝的安排很奇妙。我想,如果在离开大学之前没能参与到短宣队,或许我已经渐渐遗忘身为一个基督徒的使命和那颗火热的心。在这一次的短宣中,我觉得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也很荣幸能够与在泰北委身的宣教士一起同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把自己的生命交托。我想这是上帝在我踏入职场之前给我的一个训练与提醒——如果不是看见春兰老师、泉华老师以及其他宣教士这么甘心乐意地把自己的生命献上,看见他们如何把上帝放在他们生命的中心,我想在进入这个浮华的社会之后,我会很容易会迷失方向。因为他们的缘故,我重新反省自己的价值观、目标,更加提醒自己在这个世上的意义,立志定睛在主身上,向着标杆直跑。 犹记得在耕耘中心服侍的那几天,第一天到达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那里的青年几乎都不会说中文,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语言不通而疏远我们。虽然对他们来说,或许我们只是来自新加坡的五个陌生人,可是在休息的时间,他们却主动邀请我们一起吃水果、点心,甚至在没有翻译员、完全不能沟通的情况下,我们也能一起玩游戏。我非常感激一起参与短宣的队友,因为我发现他们总是主动地去和孩子们聊天、游戏,这也让我有了勇气融入其中。 最后一天的小组活动,因为翻译员不够的关系,我们只好请稍微懂得一些中文的青年人聚集在一组,而我们当中学过一些泰语的队友也担任起翻译员的工作。庆幸的是,活动进行的很顺利。虽然过程中有很多的比手画脚,还要出动谷歌翻译,但我们想要传达的游戏意义以及他们的想法,都能被双方所理解。这让我再次亲眼看见了神的恩典,因为祂的爱,我们这些语言不通的弟兄姐妹可以聚集在一起,传递祂的爱。 在短宣的最后几天,我们去了回中坡。在回中坡的那几天可以说是整个短宣最忙碌的几天。从早上的幼稚园活动,下午的家庭探访还有补习班,到晚上的家庭聚会都排得满满的。每天开完会躺到床上已经超过凌晨了。那几天虽然忙碌,但是回过头去看,那几天是何其的充实,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是一次次的经历上帝的恩典的机会。在这里我也要再次感激我的队友们,与他们一起开晚会、早起灵修的时光,总能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行动和态度,学习用爱和温柔去对待每一个人,尤其是和我们语言不通的幼稚园小朋友们。 在这次的短宣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便是每一次祷告之后所看到的果效。在耕耘中心进行活动的时候,因为场地不足,我们把一些活动移到户外的篮球场进行。上帝也怜悯我们,聆听我们的祈祷,明明是雨季的泰国,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竟然连一滴雨都没有。在回中坡的时候,我们也为其中一个家庭的太太祈祷,希望她的先生能早日回家,当天晚上,她的先生便回家了。还有在家庭聚会的时候,我们为其中一位母亲的孩子祈祷,当时她的儿子下山去载妹妹,因为下了很多天的雨,山路非常滑,也很不好行驶,孩子从早上出发,到了晚上九点多还没到家;然而,在我们一起祈祷之后,就听见了摩托车驶入家里的声音。祷告完后,才发现原来她的孩子已经到家了。 上帝的恩典是何等的美妙,我想祂要通过这次短宣重新提醒我“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腓立比书4:6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叶芬绮, 南大 for Follower September 2018 (Chinese Work Newsletter)  ...

编按:泰北6月22至30日的短宣,弟兄姐妹的感想 感谢神,祂给了我们这短宣队丰丰富富的恩典。虽然只有我们5人,可我们并无缺乏,因为所需的神每样都给足了。在个人的长处上,队员主动、乐意地付出;在个人的缺乏上,队员以耐心、体谅来宽恕以及彼此扶持,让我们能维持和睦与爱人的心。这九天里能生活在基督徒群体中,一同以荣耀神为我们的推动力,我无比地感恩。 的确,这短宣里有好多需要感谢神的地方,如:团队在我需要支持时以仁爱帮助我,在我不足时仍然坚持让节目不受影响地进行。很多时候,我们不同的个性带来的是欢乐而非争执。纵然有小小的摩擦,大家都能以耐心与温柔回应彼此。感恩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都能以团队和平为念,一同面对每天所带来的惊喜。感谢神让我们彼此信任与坦诚,并且每一刻都扶持着我们。 在这短宣中,我看到了单单用理性与情感都不能明白的:宣教士怎么能日复一日地做主工?他们的服侍不但耗体力、精力,同时也面对着其他的挑战——放下了生活的舒适,放弃了在新加坡有的安稳,因为无论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服侍,或与亲人分开都不是容易的事。但因着宣教士的顺服,我们看到了神对那地的人的恩典,神的名得了荣耀,宣教士在主里享有的喜乐。 我也不会忘了宣教士如何乐意地接待我们。虽然他们有着繁忙的事工,可他们还是花了许多的精力来照顾我们、陪伴我们,这令我们非常感恩。 记得在上山的途中看到那佳美的景色,我不由自主地惊叹,神的创造何等完美。那在我眼前的一切,不需人的看顾,却有秩序地维持着。看着看着,我们人呢?神造万物看为好,造人却看为甚好。祂即看顾小麻雀,更不用说我们了。照理来说,越多呵护,就该越多成果。可是,人却反常(这神也知道)。祂何等爱我们,我们虽蒙恩典,却依然在软弱中跌跌撞撞,乐意萦绕在神看为恶的事中。可神照祂的信实,仍然爱我们,这完全是神的恩典。 也感谢神让我们参加了戒毒所的敬拜。我深深地被他们的敬拜感动——他们那渴慕神的歌声,他们那被救赎而献上的生命。那重生的生命何等宝贵。我希望我们常常都能这么真诚地来到上帝的面前,我希望我们真的能够献上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每一天。我们既然已经定意要跟从主,那么让我们永远真正地跟从祂,不要再回头看了。 在戒毒所我也感受到了弟兄们的信靠。戒毒的过程非常痛苦,内心的争战更是漫长,可肉体虽受苦,日子虽难捱,他们现在正一天又一天地靠着主度过。 我决定参加这次的短宣,是希望能看到神在我小小的生命以外的作为,从一个更阔的角度来了解神的事工与祂对信徒的旨意。我也希望能通过亲身的接触来明白宣教。短宣确实让我看到了我想知道的,却也让我明白我还有好多需要学习的。 同时,宣教士也提醒我神的作为何处不在,用心去看世界,用心去感受。不要只用眼肉眼,因为单肉眼是不完全的。用心看需要很大的信靠,也需要愿意付代价。我不晓得这路程会带我经过什么,可我希望我能成为我救主忠心良善的仆人。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陈慧琪, SIM for Follower September 2018 (Chinese Work Newsletter)  ...

编按:泰北6月22至30日的短宣,弟兄姐妹的感想 感谢上帝,透过这次的访宣,我有不少的学习。在校园团契的这几年,我听好些朋友和学长们说过到泰北短宣的经历,这也让我很向往有一天能够去体验和了解这个地方的宣教工作以及其中的运作。我期望能够看到上帝在新加坡这弹丸小国之外,是以什么方式扩展祂的国度,好让我可以更明白上帝是怎样使用宣教的服侍。 在短短的八天里,我学到的其中一个功课就是,在事工上,上帝要我们尽心尽力地做预备的同时,也要相信祂会亲自带领和使用。在预备的过程中,我们为了每个小细节都做了讨论和精心的预备,但这也让我们都感到疲惫。在感到疲乏之时,我曾经质疑我们在筹备时是不是想得太多,以致我们每个队员得照顾事工上的很多细节;我甚至因此而烦恼和不喜乐。 到了泰北的时候,我们所细心预备的每个活动在实行的过程中,都有一些未知数,或者是在行程上有一些更改,这都是我们之前没预料到的。譬如,我们发现因为语言障碍的缘故,很多我们想要通过游戏和活动向那边的青年人传递的意思,都得靠弟兄姐妹来翻译成泰语。但是感谢上帝把我们放在得学习依靠祂的处境里,让我们见证祂完全地眷顾属于祂的工。祂赐了能够和我们很好地同工的翻译,也让我们遇到很有爱心的宣教士。在做上帝的工的时候,如果忘了是上帝自己成就一切,我们可能会做到觉得很吃力。但是,感谢上帝知道我们的需要,祂也必赐我们足够的力量来服侍祂,成就祂的旨意,让我们在做的时候,只需相信就算我们的服侍有不足的地方,还是能被上帝所使用。 我想,宣教真的会考验一个人的信心。当我看到在泰北的弟兄姐妹、老师们、传道人,都是靠着信心而得到上帝在事工上一步一步的带领,日常生活上一天一天的供应,真是让我觉得这样的信心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无论我们是宣教士或者是学生,只要我们是跟随耶稣的基督徒,都要学习相信我们天上的父每日的引导,跟随祂,被祂使用。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林祎, 国大 for Follower September 2018 (Chinese Work Newsletter)  ...

很感恩我能参加这一年的应毕营。三年的理工校园团契装备,现在才是真正要活出来的时候。感恩上帝赐给我一群可爱又爱主的筹委们一起筹备5月19至21日的联合理工应毕营。作为营会文书,虽然这不是我的强项,但是我很感恩神能在营会宣传和手册上使用我设计的恩赐。除此以外,与每位筹委的配搭让我深深感受到侍奉是一种很自然、因着神、发自内心的爱而做的。其中一件体现这份爱的事,就是我们的总务弟兄竟然带了一些香料来,以方便我们烹调的时候使用! 我想在这个阶段,很多刚毕业的弟兄姐妹也正在面临一些挣扎和疑问:毕业过后应该往哪里去?继续升学或者开始工作?经过多次考量,我们筹委们最后设下今年的营会主题《如何踏出下一步》,希望透过3个专题装备校友与应毕生去思索他们人生的路程要如何地走。 《活出我的身份:工作/道德/金钱的试探》讲员让我从圣经里了解神如何看待工作。神和人类以及我们的工作也有重大的关系,神很看重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讲员也再次强调我们在工作的态度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一颗愿意学习的心,在一切事上都做好自己的本分,谦卑不寻求即时的满足感,在整体上活出一个平衡的生命。 《活出我的身份:升学/人生目标》讲员透过对谈的方式与营员们互谈,分享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对谈的过程中,讲员分析我们的目标究竟是手段还是终极目标,因为手段是用来达到终极目标的。一个人设定的人生目标与他的身份息息相连,因为身份指引你生命的价值。但是,我们不能以目标来衡量我们的价值。 《我们的爱情故事》里最让我深刻影像是讲员夫妇选伴侣时,注重他的核心价值和婚姻的素质多过豪华的婚宴。在婚姻关系里 他们常常以A.A.R. 来建立他们的关系:欣赏Appreciation,接受Acceptance 和 尊重Respect。 我非常享受这三天两夜的营会,它激励我去好好地思想我的生命可以如何荣耀神。我已经踏出我人生的下一步!   [vc_separator type='normal' position='center' color='#969496' thickness='' up='' down=''] Written by 冯绮芸, 义安理工 for Follower September 2018 (Chinese Work Newsletter) 来临的校友聚会: 日期: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活动:查经 “赛跑人生——目标的更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