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Tag

  It has been a familiar story for our Christian Fellowships these past two years. Almost every report and reflection included the sentiment of having plans and programmes that had to stop or change drastically due to the global pandemic. Schools...

分享一 毕业之季,感慨万千。在大学中的一朝一夕,都已成往事。 许许多多的事,我都需向耶和华以勒的神,献上感恩。 地 感谢天父,让我来到新加坡这片土地上。虽然领土有限,但资源却很丰富。曾几何时我也向往远方的生活,但祂却安排我在这里,这是有祂的用意和我需要继续学习的地方。 事 感谢神,让我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实习、课外活动等,体验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我在其中遇到了些挫折,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成长的地方。虽然道路不平,我仍知道神与我同在,我就不会失去盼望。在我忧虑疫情时,祂赐健康于我;在我担心毕业后的发展时,祂也供应了我工作。愿我手所做的,可以荣耀主,造就他人。 人 感谢上帝,其中改变我生命最多的就是遇到对的人。无论是校园团契的“家人”、教会的朋友、学校的同学等,他们的教导、栽培、关心、陪伴,造就了如今的我。也只有在我有机会成为组长后,去关心和陪伴组员才发现其中的血与汗。如果你问我有谁是不重要的吗?我会说他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愿更加珍惜这些“天使”们! 潘威诚 南大化学与生物化学系 应毕生   分享二 我是第三年才加入团契的。记得第三年尾,干事和团契里的一些朋友有问我是否有兴趣在下一个学年当组长,而内向的我对服事的态度向来是:如果找不到人才来找我,所以我从来都没有接任过这样的服事岗位。但是,我想既然是上帝的带领,于是答应接任当小组组长。很快的转眼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当组长的这一年里也学习了不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团契认识的人,以及认识到做一个属灵领导的责任。 身为组长,我必须踏出我的舒适圈,特地关怀组员。我本来的习惯是安静的坐在一旁听别人谈话;现在我得抽空跟其他弟兄姐妹开启话题,问候他们,确保他们在课业忙碌中没有忘记操练自己的属灵生活。这样的主动,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训练出来的,所以我要感谢上帝在大学最后一年给了我一个丰富的属灵经验,感动我去接受这个岗位,让我用同样的爱去学习怎么关怀其他人。如果那么内向的我都能踏出舒适圈那么做,那在上帝手里真的没有什么成不了! 黄以勋 南大物理系 应毕生       分享三   大家好,我是涵宁,今年国大的毕业生。感恩在有限的大学生涯里,认识了团契里的干事们、弟兄姐妹们。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神把那么多基督徒放在我的生命里。从来没有在教会里学习如何查考圣经的我,在团契里认识了原来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每年的研经营都让我获益不浅!除此之外,学姐学长让我认识到了如何真正的爱弟兄姊妹。以前的我时常会贴标签在别人的身上,会选择性地和那些我觉得和自己合得来的人做朋友,但是团契让我看到了合一。不论每个人有多么的不一样,我们都应该彼此接纳和包容。这对曾经的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感谢神,我现在可以很坦然地跟不一样的人做朋友。 在大学第二年的时候,我打算当组长,我也忘了为什么会答应当组长。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组长训练,我们有毕业很久的学长一信来训练我们。他的一系列训练让我对自己当组长的要求提高了,也因此促使我看重自己组长的服事。 我很感恩神,在服事的道路中有很棒的同工,一起预查和预备查经资料,以及其他的小组活动的时光都很欢乐。(虽然每次都吵架哈哈)还有几乎每个星期二或四的晚上听我发牢骚和为我祷告的学姐,真的很感恩他们的存在。 大三的我有机会当了职员,但是过程中并不容易。我看到了服事不完全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每个职员愿意为主牺牲。最后想说的是,在团契的“磨练”让我看重在教会里的服事以及预备了我在工作的时候也要常常记念天上的事。   许涵宁 国大化学系 毕业生   分享四 转眼间,我的四年大学生涯就这样过去了。在这四年里也经历和认识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事物,充斥着美好和不愉快的回忆。在大学生涯即将结束之前,其实是蛮兴奋的,因为想到不用考试读书,更重要的是也不用再上网课了。但是有时侯也会想,会不会离开了校园,我们都会因为各自的工作和生活而繁忙,慢慢地失去了一个个身边以前常见面的朋友?我们会不会也因为社会的险恶而失去了以前单纯的心,慢慢地远离神? 在这大学生涯的尾声,总会开始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最重要的是感谢神没有放弃我,继续地通过校园团契来带领我更认识祂,也认识了很多团契的弟兄姐妹。在这疫情的期间,有许多与团契的弟兄姐妹美好的回忆。大家一起查经,运动,吃东西。更没想到的是,我竟然会早上八点起来与大家一起灵修。此外,也看到一些校友就算工作开始繁忙了,仍然能够善用时间去亲近服事神,这让我感到敬佩,因为我才刚开始进入职场,就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感恩出现在我大学生涯中的人,也感谢神对我的不离不弃。   李侑龙 SIM UOL会计与金融系 应毕生   ...

《New Normal,Better Me》是GCF与FES联手为刚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举办的一系列讲座。在讲座中,有讲员分享、难题解答和小组讨论,让彼此能交流在职场上的经历,更激励大家一同寻求主心意。每一次的参与都让我对工作有许多的反思。 有一次,讲员分享到“效率观”不该由公司或老板决定。公司常以升职加薪奖励在短时间内完成许多工作的“高效率”者,但在基督徒的效率观中,所谓的“低效率”,不是做得少,而是忽略了主托付给我们更重要的责任。因此,基督徒工作者的效率观常带有张力,并需要有适当的取舍。若我们为要在职场上成为 “高效率”者,以致忽略了主同样看重我们在教会和家庭生活中有委身,在主的眼中,这仍为“低效率”。这提醒了进入职场几年的我,必须紧紧连接于主的肢体,抓紧那永恒的眼光,好使我不会因完成主没有要我完成的事,而忽略了主要我完成的事。 同样的,无论你是职场菜鸟,或已工作多年,都鼓励你参加。相信这系列的讲座都叫你受益。愿你我都能一同当讨主喜悦的基督徒职场事奉者。   张颂宇 国大校友 (2017)...

时间:2020年10月30日(五) 参与人数:近180位   FES华文组始于1970年,当时FES的总干事是已故孙耀光医生。在这五十年间,有数次我们都以为华文学生事工无法继续下去了,例如:教育部停办华校并推行双语政策。所以。可以将华文学生事工延续至今,点点滴滴都是上帝的恩典。 今年大家庭聚会的主题是《传》,意即传承。它准确的描述了华文学生事工何以延续——一代传承给一代,一个校园传承给一个校园,学生传承至校友。这是工人们持守呼召他们的上帝的善工的方式。当天晚上,林德平博士的勉励也提醒我们,把每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三大特色:福音性,完整的布道性还有真正的学生自主。 这次聚会不只有学生还有本地校友,同时也有许多年无法出席大家庭聚会的海外校友一起上线参与。五十周年的大家庭聚会虽然没有如我所设想的方式举行,但仍然是我会记得的一次聚会,是我会献上感恩的一次,因我期许在对上帝的顺服中会有更多的里程碑。   赖斯强干事...

同性恋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人关注,在教会里的基督徒也对此看法不一。感恩听到Raphael Zhang在国大团契里的分享,叫我能够再次坚定我对上帝的信心。 当人们都热衷于是非对错时,他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创造我们的天父,设立婚姻的主,是如何设计美好姻缘?祂的旨意不是要我们结婚生子,或者要我们单身。祂的旨意是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或单身生活。祂的命令从来都不是为了限制我们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我们,赐给我们丰盛的生命。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东西,当中或许有上帝美好的旨意。   叶瑞凯 理学系,主修数学 第一年...

南大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在10月13日时举办了20/21学期的第一场福音聚会--——《成功秘籍》,也是我们这个学期第一个实体聚会。这次的讲座主要围绕并讲诉了何为真正的”成功“,目的是想要让观众了解上帝眼中和世俗所定义的“成功”究竟有何不同。福音讲座当天总共有三十位出席者,其中包括了五位新朋友以及三位与我们同步在线上看直播的朋友们。疫情的来袭大大影响了我们团契活动的进行方式。 对于团契事奉还不是很熟悉的我来说,要举办一场这样的讲座是非常有压力的。所幸的是,在活动的筹划过程中,身边有一位非常可靠的伙伴(芷欣)和我一起同工,一起计划和协调整个聚会。我很感恩上帝这几个月下来的眷顾和引领,得以让福音聚会能够顺利地进行。 陈牧师分享说成功应该是用自己付出或牺牲多少来衡量,而不应该以自己所拥有的来定义。我们如何正面地影响身边的人就能够证明我们有多成功。我认为这样的确比用名利及财富等成就来定义更加的合理,且更有意义。我希望在自己的人生里能够用我的行动去造就别人,也希望在自己的性格上能培养出值得让别人想模仿的好属性。   蓝茁懿 南大心理学系 第四年...

新加坡管理学院应毕生分享 大家好!我是佳敏,就读社会学,参加团契有大概三年之久。还记得当时Jolene学姐和我在同一班上课,刚刚入学的我经常在学业上请教她,她总是会非常温柔也很有耐心地回答我。后来, 她介绍团契给我,CCAFair 当天我也被感动去看一看,就这样认识了校园团契(SIMCCF)。 感谢神,团契就好像上帝把我栽种到一个适合的土壤里,让我成长——从一位参加团契的成员,到后来成为委员,学习和弟兄姐妹们一起事奉,策划商讨节目。我们亲爱的绮桦干事也常常在我们跌倒的时候帮助我们,以温柔慈爱的心鼓励我们。 神真的很好。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在疫情期间,我们反而因线上聚会而能够在自己的家中,一起敬拜主,勉励彼此,一起成长 , 就如我们今年的主题——彼此相爱“一样。 在这三年里,我看到祂的恩典,带领着团契,带领人加入我们。我希望也期待大家都能够继续相亲相爱,在主里成长,结出许多美好果子来,荣耀我们的主。 卢佳敏 新加坡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应毕生   国大应毕生分享 我的干事常说:“来到校园团契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回首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涯,上帝让我来到校园团契,确实有祂美好的安排。 曾经极度内向、不善于与人同工和分享的我,因着在校园团契的各种经历,除了被挑战踏出自己的舒适圈,也看见自己心中的不良善。当我看到自己的软弱不足,我也会埋怨,会灰心丧胆,但感谢神,我有那宝贝在瓦器里。基督的能力在我的软弱中显得完全。祂在修饰和塑造我的生命的同时,更是让我认识到祂是一位多么有能力、信实、慈爱,我的天父。 在校园团契的四年里,天父也赐下一群爱主的契友,以真挚的心彼此扶持。原来在人面前流泪、坦诚没有那么恐怖;相反的,敞开心扉会拉近彼此的距离。透过分享经历和代祷,更是提醒我要把眼目转向天父,从祂那里得着力量和医治。 我来到校园团契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这四年建立了我与神与人的关系,开拓了我对服事的视野,也为着新的人生阶段(职场生活)奠定了信仰基础。 你来到校园团契也绝非偶然 -——期待你用心去聆听和体会天父对你的计划。   崔汝玮 国大生命科学 应毕生  ...

  时间:2020年6月17日及19日 Zoom线上会议   我在2020 年参加了一个理工学院联合的团契营会,从中有了丰盛的得着。 一件令我特别惊叹的就是学长们都很专心的听干事们还有别的弟兄姐妹们的分享。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比我想象中更融洽。 我在线上营会的得着就是要主动关怀我们在团契里那些比较害羞内向的肢体,除掉他们对团契的恐惧,跟朋友们交谈的疑惑,并且让他们在团契感受到从上帝而来的温暖和关爱。 我学到的第二点就是我们跟亲朋好友交谈时,不应该老是谈吃喝玩乐,踏实的生活,而是踏出我们的舒适圈,并且向上帝打开心门,让祂进来做我们生活的主宰。我也了解了科技能够使我们人际关系腐蚀,需要注意在线上对朋友的态度要跟正式生活中一样,并且好好的采用科技,用它来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时候,扩张上帝的国。   黄凯翔 新加坡理工食品科学与技术系 第一年         ...

与其是技巧方面的训练,暑假时一系列的领袖训练更多是自我反省的过程。从个人被呼召意味着什么,到整个华文事功的重要性,整个过程挑战我去思考许多问题。团契对我来说只是个课外活动吗?我毕业后会不会对神冷淡下来?我们作为华文团契,有没有忽略了我们社交圈子外,以华文为主要语言的人? 整个训练揭发了很多我还需要成长的地方,也让我看到在策划时很容易跌入的陷阱,如预备查经时用自己的智慧来试解释圣经,而不是寻求从神来的大能来完成属于祂的事工。 感谢神通过这次的训练,调整好我开始服事前的心态和态度! 陈芷晴 国大应用数学系 第二年       ...

时间:2020年5月24-27日 Zoom线上会议   感谢有神的恩典,大学入学前有迎新营,在毕业前还有一个准备我们步入职场的应毕营。在主的带领下,神感动不同的学长姐,牺牲宝贵的公共假期来为我们准备这一次“不一样”的应毕营。在不同的分享中,我特别有印象的是关于金钱观的那部分。当时的讲员何威达牧师在分享前,要我们想哪些是我们同意,哪些是我们同意但觉得很震撼,哪些是很难接受的。用了这个原则,牧师分析了《约翰卫斯理的金钱观》,从中理解财富是什么,怎么定义财富,到我们到底拥有些什么。 这里截取一段精华来分享,卫斯理的三大理财原则——尽量赚钱,尽量节省,尽量施予。由于我从小家庭就过得比较拮据,所以把钱看得很重,在看到尽量赚钱和尽量节省的时候,我都觉得同意,因为这就是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但是,对于尽量施予这一点就觉得难以接受了。凡是拥有超过生活基本所需的,我们其实就是个富人了。如果把钱财看成我们生活中的安全感,那么我们的生活还会把焦点放在上帝吗?这一堂课让我意识得到,自己是个富人。有机会留新读大学的我,在满足了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后,其他的都得全部施予出来。可能世俗文化把财富定义一个人的价值,但是从卫斯理的视角看圣经,财富应该是我们的恩赐,是我们的奖赏,我们并不拥有它啊!在分享的最后,牧师也抛出一个让我们深思的问题,让我们思考到底"拥有"是什么?我们拥有财富吗?还是我们只是金钱的管家? 应毕营总结来说,像是为我们出社会前打了一支预防针吧!在这个时候毕业,可能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未知数,但是我们认识的神,祂不误时,也不误事啊!   Deacon 黄迪勤 南大计算机科学系 应毕生 ...

X